中心简介
启东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是由启东市文明办、教育局、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纯公益性机构。中心设有(心语室)个体团体室、音乐放松室、心理测量室等功能区,配有专业的设备,建设的宗旨是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、团体沙龙等服务,给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提供全面指导。
0513-83119611
3163648604
新的学期开始啦!小学一年级、新初一、新高一的同学感觉怎么样?是不是有点不适应呢?“解忧杂货铺”护心行动线上微课堂今天继续开讲,给大家带来各学段开学准备和心理调适的建议。
一、幼升小开学
1. 从心理方面,要让孩子感到“成为小学生很自豪”。
进入学校前,要让孩子产生对学校的向往,进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,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、怎样对待上学,要以“我要上学了”为荣,父母应该和孩子有一次正式的谈话,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,使他们满怀兴奋与期盼,而不是焦虑和拒绝。
您可以告诉孩子:上学后能学会认更多的字、读更多的书,学会算题,学会唱许多动听的歌,画更多美丽的图,学会讲英语,学会打电脑……在那里,你能结识许多新朋友、新老师,他们都会喜欢你。
2. 帮助孩子建立上学的自信心。
家长要相信孩子在学校里一定能刻苦学习,勇敢面对挑战,取得良好成绩。也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,树立远大理想。您可以和孩子交流下为什么要上学?上学长大后干什么?让孩子有所期待。
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、学会介绍自己,会写自己的名字、家里的电话号码,让孩子记住家庭地址、父母单位等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,比如身体基本信息、家庭联络方式、有无特殊疾病史、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等等。有了这个档案,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,让老师看到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,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。
3.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。
孩子入学后独立生活的机会增加了,他们要自己扫地擦桌椅做值日生,承担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劳动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:“你已经长大了,是小学生了,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。”这样孩子就能在心理上容易克服自由散漫,孤独无助,依赖成性的毛病。家长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,自己洗澡,独自专心吃饭,认清自己的东西,收拾书本文具和小床,逐步学会照顾自己。
二、小升初开学
1. 在心理上做好面对新环境的准备。
小学六年毕业面临着与熟悉的环境的分别,与熟悉的老师同学的分别,进入新的阶段,预示着孩子一个人生阶段的完成,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。
2. 了解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。
生理上的变化包括身高增长,体重增加,第二性征的发育,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。让孩子了解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些变化都是非常正常的,接纳自己的身体,欣赏自己的变化,预示着自己正经历成长的一个过程。在心理方面,进入初中之后,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,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,家长可以适度地放手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增强,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,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。
3. 学习上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分析其学习状况。
了解孩子学习效率、时间管理、专注能力、理解能力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度等,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。步入初中之后,学科变多,知识的学习有了广度和深度,授课方式与小学有所不同,引导孩子把即将面临的变化看成一种新的体验,而非压力,是家长需要去做的。
4. 帮助孩子了解新的学习环境。
带孩子了解所要就读的初中,了解其校园文化以及一些学科的设置。还可以向高年级的学生去了解。可以与就读同所学校的同学一起交流,在入学之前,如果有稳定的同伴关系,对于顺利地适应初中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。
三、初升高开学
1. 学习
如何安排学习时间?
设立学习目标,制定学习计划:很多高一新生会发现,高中的课程比初中时多且难度更大,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目标,只有设定了学习目标,顺着这个目标去制定学习计划,才能做到主次分明,知己知彼。
2. 心理
如何应对心理落差?
正确认识自己,重新定位: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会发现,比自己优秀的的人大有人在,来到这里之前的优越感没有了,你不再是老师的宠儿,同学羡慕的对象,这个时候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在所难免。合理的做法是:要学会降低对自己的高评估,冷静的分析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劣势,在学习上和班级中给自己重新定位。
如何适应新环境?
主动交流,主动学习:来到新的学校,面对新的面孔,接触新的知识,同学们难免会产生担忧不安的心理,要学着以最快的时间去适应。主动认识老师和同学,不要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,而是要真诚主动的开放自己,与人交谈;在学习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,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,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,并把这种好习惯贯穿始终。
出现难过、郁闷、伤心的消极情绪怎么办?
宣泄情绪,寻求帮助:面对学习上的困难、生活上的摩擦,同学们很容易出现心情不好,抑郁的不良情绪,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发泄情绪,例如通过运动,呐喊,找朋友倾诉等把心中的郁闷宣泄出去;如果是学习上的困难,一定要学会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忙;如果遇到心理困惑,可以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咨询。